你敢相信吗? 中国人吃了两千多年的饺子,竟然被韩国企业在美国注册了外观专利! 2025年4月8日,美国专利商标局官网的一纸公告引爆全球热议:韩国CJ第一制糖公司成功拿下“14-16道顺时针褶皱、半圆形面皮”的饺子外观专利,保护期长达15年。 这意味着,未来在美中餐馆若包出类似饺子,可能面临天价索赔。
消息一出,中国网友集体破防:“这专利描述的不就是咱的月牙饺吗?”“韩国人连饺子都要抢? ”更魔幻的是,CJ公司同步在日本、韩国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申请了同类专利,试图将中国传统美食变成“韩国专属”。
翻开历史,中国饺子的渊源无可争议。 1978年,山东滕州春秋时期薛国墓葬出土的铜簠中,发现了距今2500年的三角形面食,被考古学家认定为饺子雏形。 东汉至三国时期的重庆忠县古墓中,庖厨俑案板上的饺子清晰可见,与现代造型几乎一致。
就连唐代新疆阿斯塔那墓葬也出土了20余枚完整饺子,与今日的月牙饺分毫不差。 韩国网友却坚称“饺子是韩国的”,甚至组织VANK成员篡改维基百科、伪造“韩饺历史”话题,连中国网友的科普留言都被批量举报为“文化歧视”。
美国专利局的审批过程更让人大跌眼镜。 常规外观专利审查需27个月,CJ公司却仅用21个月就获批,还声称通过“虚拟现实技术比对”证明其独创性。 但意大利馄饨(Ravioli)、波兰饺子(Pierogi)等全球同类面食的存在,让这项专利显得荒诞可笑。
律师指出,专利描述精确到毫米级:褶皱必须14-16道、顺时针螺旋收口、底部平坦。 纽约唐人街300多家中餐馆的月牙饺,以及年销售额25亿元的某中国速冻品牌,都可能成为被告。 单场侵权诉讼律师费高达数万美元,小企业恐被迫改用“13道褶皱”“逆时针包法”。
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孔令玺律师直言:“这项专利缺乏新颖性,中国东汉文物足以证明其造型早已存在。 ”目前华人商会已组建律师团,计划提交东汉庖厨俑照片、唐代饺子3D扫描图等证据,发起专利无效诉讼。
韩国CJ公司的野心不止于此。旗下必品阁饺子在中国电商平台年销超10亿元,却反过来用专利壁垒封杀中国竞争对手。 有网友怒斥:“这简直是文化殖民! ”更讽刺的是,韩国本土饮食史上并无饺子记载,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从中国引入。
美国专利局选择性忽视历史证据的行为,被质疑为贸易战背景下的政治操弄。 2023年中美关税战升级期间,CJ公司提交专利申请;2025年专利获批时,恰逢美国大选年对华强硬政策高峰期。 网友调侃:“鹰酱和玉米棒子联手恶心人。 ”
面对危机,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联合考古团队,梳理出从春秋到唐代的47项饺子文物证据。 新疆唐代饺子实物、宋代《东京梦华录》中“角子”记载、清代《燕京岁时记》春节习俗,构成跨越2500年的证据链。
但法律博弈远非易事。 1995年美国曾将印度人食用千年的姜黄授予专利,印度政府耗时三年提交梵文古籍才翻案。 中国律师团坦言:“我们需要证明每家中餐馆的饺子都与专利描述存在差异,这相当于重构全球饺子标准。 ”
一场荒诞的“饺子保卫战”背后,是文化主权与商业利益的终极较量。 当韩国大学生在首尔网吧批量举报中国科普帖,当美国超市货架上的必品阁饺子贴上“专利认证”标签,每个咬下月牙饺的中国人,都在咀嚼着历史的苦涩与现实的魔幻。